一般來到復健科職能治療的患者或照顧者,

幾乎都一定會問:

 

『什麼時候會好?』

 

這個是被我列入前幾名的問題。

那,到底什麼時候會好?會不會好?

(壓力好大QQ)

 

 

 

 

第一個,當然是要看他什麼診斷還有狀況啦

(小兒的部分會另外講)

一般來到我們這邊的成人患者,

輕則不外乎媽媽手、腕隧道症候群、輕微的手傷或脊椎壓迫,

嚴重一點就是中風(CVA)、脊髓損傷(SCI)、創傷性腦傷(TBI),

這類傷到中樞神經的患者,

就會有輕癱、單側偏癱,甚至語言、認知、吞嚥的問題。

 

第二個,就是要看

個案覺得"好"的定義v.s治療師覺得"好"的定義了

(沒有投機取巧喔~哈)


我個人臨床統計發現一般個案覺得的"好"的定義就是:

 

『恢復到跟之前沒有中風、SCI、TBI的狀態。』

 是不是?是不是?

 

身為治療者的心情當然是希望可以那樣,

"一開始"也會以這個為目標,

但影響一個人是否能完全痊癒的因子實在太多

stuff like,

家族病史、慢性疾病(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)、

之前的生活習慣(抽菸、喝酒、熬夜、少運動)、

身體狀況(心血管、洗腎之類的)、

飲食習慣(吃重口味、喝水喝很少、只喝飲料或咖啡、茶)

 

 

先寫一點,之後再寫趴兔,畢竟還是要認真工作XDDD

為這篇做個小結論,就是:

 


"人如果只管理「自己的身體」,

就算再怎麼管理也無法存在。

因為還需要

人能生活下去的「環境」

所以要一併管理「環境」

才不會生病

而能夠存在。"

<鄭明析牧師箴言>

 

 

不是單純很拼命努力地做復健就會"好",

各樣的"環境"都需要一起管理:

身體環境、居住環境、心理環境,etc.

之後再跟大家細聊囉!

 

 image_gallery  

arrow
arrow

    OT_Je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