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一般民眾對我們的業務內容實在很不了解until他們本身或身邊的人腦中風、脊髓損傷、腦傷等,
來到醫院復健之後,才會知道:
『原來這個世界上有職能治療的存在』,
而且發現職能治療居然沒有
熱敷、拉腰、拉脖子、電療、"抓龍"、整脊。。。。
到底是有多大的誤會???? --覺得悲傷。
所以這篇決定來談一下成人生理的職能治療,之後再講小兒篇~
=======
會要到成人生理職能治療患者大概是:
腦中風、
腦傷(各種部位就有分很多疾患,像是小腦、基底核等,都會不同)、
脊髓損傷(一般是車禍、跌倒、外傷)、
手傷(開刀或是受傷)。
未來我視情況會說一些各種狀況要怎麼治療。
=======
一般在醫院的接案流程分為住院跟門診兩種:
住院:有可能是從神經內科、骨科、心臟科(看什麼狀況入院)等轉介或照會到復健科,
然後再由醫師看狀況開治療項目到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、語言治療等。
職能治療的話,
蠻常會利用一些日常生活唾手可得的東西來幫助個案復健,
畢竟我們的宗旨就是讓個案可以回到daily life嘛~
評估個案各種狀況之後就會定下治療計畫與目標,之後就來執行。
=======
那為什麼標題要下<特質與才幹的使命>呢?
因為昨天聽到一段話很適合這篇:
這人無法取代那人,
因為是「特質和才幹的王」。
所以在做事情時,
應該要使用
「具有適合那事情的特質、具有才幹的人」,
才能做到那件事。
想告訴大家的是,
復健科是一個團隊,雖然有些內容會overlapping,
但基本上各專業都是無法用另一個專業取代的。
擴大來看,醫療本身也是一個團隊,各專業也是無法取代的,
而且很多事情就只有該專業可以做。
各專業看的面向、觀點、介入方式都會有所不同。
再擴大來看,其實一個疾病可以介入的專業也很多,
光是腦中風,除了西醫的復健科等各科之外,
最常一併去看的就是中醫(吃藥、針灸),
其他我聽過的像是
氣功、經絡、整脊、推拿、國術館等不勝枚舉。
只要他們確認是安全的<註>,
我基本上都很尊重,只要可以好好地恢復就好,
我不會邀功說
"都是因為有來我們這邊復健,所以好起來”這種話。
我也不會說
"只要來我們這裡,不需要去找別的治療。"
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中西醫之間,中藥、西藥怎麼吃?
要不要吃?
可不可以吃?
還有像是媽媽手、五十肩這類,
中醫針灸、整復、復健科的職能治療、物理治療都能治,
然後怎麼辦咧?
重點就是,
每個專業都是不可取代的,有各自的特質,
能治療的部分也不同,
有的部分也只有某專業才能做到。
觀點不同,介入方式不同,沒有說一定那一個比較好,
就看自己比較適合哪一種治療了。
=======
小結論:
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特質與才幹,
不可取代,也都很重要,一定要給予尊重喔。
以生病、受傷來講的話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各種資源,
在安全的情況下恢復健康。
=======
<註>通常我們對於中藥會有所擔心的是"藥的來源",
安全就是說,
藥物跟本身體質還有服用的藥物之間沒有不良的交互作用,來源也很清楚。
我曾有一個患者剛中風沒多久,
就聽了別人介紹大陸來的中藥,說什麼很多人吃了就好起來,一帖三萬,
結果他只吃一帖就洗腎,整個GG。
有夠心疼的,唉唉。
所以真的要好好確認,
或是跟相關醫療人士討論之後再決定,
病急亂投醫的人實在太多。